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Babo Rinisan(揮淚泣別(盛夏))~~大雪山林道200線


大雪山的泰雅族原名是Babo Rinisan。Rinisan意為『流淚』,即『含淚泣別的山』。因為大雪山是南方佳陽社不足與北方新竹聽泰雅族的獵區分界線,昔日彼此通婚,佳陽的新娘嫁到北方時,族人越過志樂溪將新娘送至大雪山大草原,揮淚泣別而回,因此稱作Babo Rinisan。根據登山界耆老楊南郡先生的考證:「大雪山係日人所命名,其因大草原風光,即向北海道的大雪山,故名。命名的由來與『雪山』無任何相關。
大雪山林場,全名是大雪山示範林區大雪山林場,是早期臺灣的林場之一,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在戰後才有開採紀錄,但因為臺灣林業沒落,而轉型為現在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大雪山林場亦是台灣第一個完全使用林道運輸的林場,改變了以往以鐵路、索道為主的運輸型態。林道沿途美景吸引眾多遊客前往渡假






由大雪山林道19.8K的地方,大家通常會把車停在那附近. 明顯的地標為路旁的水塔, 往長壽山1860峰一路非杉即竹走來非常舒適,逆走西北稜線仰攻鳶嘴山,再連稜縱走橫嶺山,下橫嶺山自然步道(木馬古道)出15K育才巷登山口,最後再踢4.8K林道回19.8K停車處,是經典大O型縱走。若有車接駁,可以在橫嶺山下來後,右轉出木馬古道回0K處(大雪山林道26.5K處)。
鳶嘴-稍來-小雪山 國家登山步道:此步道起點位於200林道27公里橫嶺山隧道旁,終點為200林道50公里小雪山莊。步道分為兩段,前段為鳶嘴-稍來縱走步道,此段鳶嘴山部分,沿途峭壁林立,困難度高,有懼高症者勿輕易嘗試,稍來山部分路面平緩,森林資源豐富。後段為船行-鞍馬-小雪山 步道,步道平緩好走,但此段路途長,全程走完需要良好的體力。
稍來山瞭望臺:稍來山瞭望臺於稍來山三角點旁,標高2320公尺,早期為監視森林火災之用,現開放遊客參觀。為秋季賞楓的絕佳地點。




森林浴步道:可由位在200林道46公里處遊客中心進入,為一檜木林區。此步道可前往小神木。
天池:為園區的盡頭,海拔2600公尺,面積0.4公頃,屬於高山湖泊。冬季寒流來襲時有機會賞雪,池旁的瑞雪亭有獨特景觀,能觀賞雲海。
雪山神木:雪山神木位於大雪山林道49.5公里下方,於林道的盡頭旁有步道可直達,步道約兩公里,來回時間約1小時。雪山神木樹種為紅檜木,樹齡1400年相當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神木附近設有公廁及紀年碑。於200林道49公里處設有星座解說牌。
埡口觀景臺 :啞口位於200林道48公里處,自停車場步行至啞口景觀臺約0.5公里。景觀臺為三層樓建築,於樓頂視野遼闊,可遠眺大雪山群峰 谷關七雄 鳶嘴山 稍來山 天氣晴朗時甚至能遠眺玉山。但山區午後常有濃霧,最佳賞景時間為中午以前。
230林道:此林道起點為位在大雪山林道50公里處的小雪山莊,全長65公里,為攀登大雪山群峰必經之路;在921地震後因多處坍方而暫時封閉。








1958年11月17日正式成立「台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大雪山林業公司是一個專屬之單位,不同於當時林業主管機關(林產管理局與林務局)。政府設立大雪山林業公司,主要的資本與技術皆是在美國的援助下,當時整個園區共有500餘公頃,其中50公頃做為大型森林工業廠區,並設置鋸木廠、木材防腐工廠、針葉樹木乾燥室、闊葉樹乾餾廠等。大雪山林業公司的設立,代表臺灣林業經濟的轉型,由單純的伐木轉變成工業化與企業化的具體象徵。於1959年5月開始營業,1964年為因應從大雪山林區大量砍伐的原木,設立專屬之製材廠,廠內之設計與機械採用美國系統,與過去傳統的日式風格不同,花費大量經費引進最新的技術,似乎是要擺脫過去日本在台灣林業所造成的影響。製材廠在加工處理木材時,不論是鏈鋸伐木造材、高曳集材、聯車運材、批量製材等,皆採用機械化操作。當時製材廠年鋸原木有十萬立方公尺,廠房幾乎是沒有休息的機會。然而風光的時間總是特別快,大雪山製材廠運轉十年,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無法結合,美式機械製材作業產生的廢材量太大,以及製材廠本身的經營管理問題,於1986年結束營業
大雪山林業公司原本期望變成臺灣林業之領導者,並投入大量資金,希望將林業做一個轉型,並且將臺中市東勢區變成一個林業重鎮,在設計初期原本認為大雪山的森林資源可開採七十至八十年,卻因砍伐過快,只花了二十年就已經枯竭。雖然大雪山林業沒落的速度相當快,但民國五十至六十年代,大雪山林業公司營運期間,卻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吸引本地的客家與原住民族群就業,外地來的閩南人亦為數不少,然而大雪山林業公司與大雪山製材廠裡的重要幹部,許多是由退輔會轉任而來,形成一個退役軍人主導的組織。對於人員的任用以及公司的經營,不同族群往往有著不同意見,許多福利被少數人把持在當時亦引起許多非議。然經過時代變遷,當地的林業已經沒落,轉變成一個以休閒旅遊為主的觀光化的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原本遠離家鄉前往大雪山工作的遊子,不少已經落地生根,成為當地的住民,不同族群聚集在一起所成形的文化,亦是大雪山林業發展所遺留的歷史之一。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我在《雪見》~~ 等待皚皚白雪眺望聖稜線

<<認識雪見>>2008年1月8日開放的雪見遊憩區,與武陵遊憩區,觀霧遊憩區為雪霸國家公園的三處遊憩區.<<雪霸國家公園>>顧名思義即由<雪山>與<大壩尖山>得名.所涵蓋的山脈以雪山山脈為主.3000公尺以上高山51座,名列百岳有19座.

<<雪見聖稜線>> 1927年,日本登山家沼井鐵太郎登上大霸尖山,遙望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稜線,感動之餘,在考察紀行中寫道:「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聖稜線的名稱便由此而來。聖稜線包括雪山主峰、雪山北峰、穆特勒布山、巴紗拉雲山、小霸尖山大霸尖山等十餘座山所構成的山稜,是雪霸國家公園內最美的景緻之一,更因為2006年播出的金鐘獎連續劇《聖稜的星光》而知名度大增。

<<雪見地名由來>>泰雅話中雪見叫做”Buan Para”,意思是”等待狩獵山羌的地方”,可見此為以前泰雅族人狩獵的獵場.周邊重要地區或景點包含雪見遊憩區,司馬限林道,二本松及丸田砲台,南三村部落,北坑溪古道,是眺望聖稜線的絕佳路段。每年冬季可見雪山稜線的皚皚白雪,「雪見」因而得名。
雪見地區因人煙稀少地處偏遠所保存的自然動植物資源豐富,原為北勢群泰雅族的祖居地,歷經多次遷移後,現今分佈在大安溪兩側,分別是天狗、梅園、大安、永安、象鼻、士林、中間及蘇魯等八個部落,分屬梅園、象鼻及士林三個行政村。泰安鄉沿著北坑山、盡尾山及司馬限山分隔成前山及後山,所以當地人習慣將位在後山的三個村合稱為「南三村」,是雪見遊憩區的入口之一。

象鼻村包括三個部落:大安、永安及象鼻,村子的名稱來自象鼻部落,因為當初來此地的日本人看到千倆山向東南延伸的山脊,筆直嵌入大安溪的河谷中,很像大象的鼻子,便取名為象鼻。象鼻部落的舊稱叫做Me-pu-wan,因為當時有許多野生的番石榴。象鼻39度假民宿
<<雪見豐富的歷史背景>>,今天去雪見,會覺得是個無人之處,但是您相信嗎?雪見地區曾經是人來人往,發生台灣史上最代表性之一的資源掠奪的歷史.
1624年荷蘭人佔領台灣前,雪山山脈周邊生活了世世代代的泰雅族, 男人打獵女人編織,以紋面做為男人驍勇或婦女賢慧的榮耀印記,1890荷蘭人在大湖設商館,經營樟腦仲介貿易,到清治時期,民間製腦業者更發展出隘勇制度,用來保護製腦工人與防範原住民攻擊.到了日據時期日本人更有計畫的調查資源與開採,所有的事圍繞著”製腦”與”伐木”,所有的林道為運送所伐的木, ,在不便運輸處建立木馬棧道配合人力以利推進木材,也利用河流將砍下的木材順流而下。本來安居山林的原住民,有著豐饒的獵場,只取所需,自在遷移,卻面臨外來者的蠻橫干擾,帶著槍砲武器,侵入他們的傳統領域,在獵場任意砍伐, 泰雅族剽悍性格不易馴服,當然是憤怒而起反抗,對侵入者來說,最大的頭痛就是這群人,熟悉山林地形,總是突襲與出草.於是除了開採,如何”理蕃”成了一項重點.想像當時的山林裡,因為經濟活動有成群的工人,到了日本時代為了加強控管原住民,沿用已有的隘勇制度,開闢了北坑溪古道,由觀霧(當時稱茂義利)到二本松全長32公里,沿途設置了十個駐在所,編制警力,興辦交易所,教育所,療養所,以懷柔教化的方式,集中管理原住民.改變了原住民的生活形態與空間,也改變了傳統世居地與狩獵模式,並扶植稻耕,植桑養蠶.等產業.

*北坑山步道*北坑山標高2163公尺,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9.9公里處,上山步道單程長1.4公里,約70分鐘抵達山頂.回程可沿原路折返或沿著平緩的昔日伐木留下之木馬道,約需40分鐘可回到登山口.此步道起伏不大,適合一般遊客前往.
*東洗水山步道*東洗水山標高2248公尺,為雪見地區之最高山.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7.5公里處,附近為柳杉造林地及部份混植香杉造林.步道全長700公尺,距離不算遠但幾近垂直陡升,很具挑戰,約需1.5小時可來回登山口.山頂視線佳,適合體力佳者前往.


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象鼻39(印象‧泰雅渡假民宿)

印象‧泰雅........有夠.........遠!!!
遠到可以覺得有擺脫塵囂的真實感!
遠到有想好好住下來休息的念頭!
遠到有度假的感覺!
連結網頁
印象‧泰雅..........有夠......高!!!
還好沒到刺骨寒冷的高!(1000公尺)
高到可以坐攬群山山頭,每天等日出直接曬到屁股!
高到夏天氣溫整整比平地少6度!
印象‧泰雅.........有夠........靜!!!
靜到大過年也不會塞車!
靜到可以隔著山問候對方!
靜到你聽到自己的心裡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