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我在《雪見》~~ 等待皚皚白雪眺望聖稜線

<<認識雪見>>2008年1月8日開放的雪見遊憩區,與武陵遊憩區,觀霧遊憩區為雪霸國家公園的三處遊憩區.<<雪霸國家公園>>顧名思義即由<雪山>與<大壩尖山>得名.所涵蓋的山脈以雪山山脈為主.3000公尺以上高山51座,名列百岳有19座.

<<雪見聖稜線>> 1927年,日本登山家沼井鐵太郎登上大霸尖山,遙望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稜線,感動之餘,在考察紀行中寫道:「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聖稜線的名稱便由此而來。聖稜線包括雪山主峰、雪山北峰、穆特勒布山、巴紗拉雲山、小霸尖山大霸尖山等十餘座山所構成的山稜,是雪霸國家公園內最美的景緻之一,更因為2006年播出的金鐘獎連續劇《聖稜的星光》而知名度大增。

<<雪見地名由來>>泰雅話中雪見叫做”Buan Para”,意思是”等待狩獵山羌的地方”,可見此為以前泰雅族人狩獵的獵場.周邊重要地區或景點包含雪見遊憩區,司馬限林道,二本松及丸田砲台,南三村部落,北坑溪古道,是眺望聖稜線的絕佳路段。每年冬季可見雪山稜線的皚皚白雪,「雪見」因而得名。
雪見地區因人煙稀少地處偏遠所保存的自然動植物資源豐富,原為北勢群泰雅族的祖居地,歷經多次遷移後,現今分佈在大安溪兩側,分別是天狗、梅園、大安、永安、象鼻、士林、中間及蘇魯等八個部落,分屬梅園、象鼻及士林三個行政村。泰安鄉沿著北坑山、盡尾山及司馬限山分隔成前山及後山,所以當地人習慣將位在後山的三個村合稱為「南三村」,是雪見遊憩區的入口之一。

象鼻村包括三個部落:大安、永安及象鼻,村子的名稱來自象鼻部落,因為當初來此地的日本人看到千倆山向東南延伸的山脊,筆直嵌入大安溪的河谷中,很像大象的鼻子,便取名為象鼻。象鼻部落的舊稱叫做Me-pu-wan,因為當時有許多野生的番石榴。象鼻39度假民宿
<<雪見豐富的歷史背景>>,今天去雪見,會覺得是個無人之處,但是您相信嗎?雪見地區曾經是人來人往,發生台灣史上最代表性之一的資源掠奪的歷史.
1624年荷蘭人佔領台灣前,雪山山脈周邊生活了世世代代的泰雅族, 男人打獵女人編織,以紋面做為男人驍勇或婦女賢慧的榮耀印記,1890荷蘭人在大湖設商館,經營樟腦仲介貿易,到清治時期,民間製腦業者更發展出隘勇制度,用來保護製腦工人與防範原住民攻擊.到了日據時期日本人更有計畫的調查資源與開採,所有的事圍繞著”製腦”與”伐木”,所有的林道為運送所伐的木, ,在不便運輸處建立木馬棧道配合人力以利推進木材,也利用河流將砍下的木材順流而下。本來安居山林的原住民,有著豐饒的獵場,只取所需,自在遷移,卻面臨外來者的蠻橫干擾,帶著槍砲武器,侵入他們的傳統領域,在獵場任意砍伐, 泰雅族剽悍性格不易馴服,當然是憤怒而起反抗,對侵入者來說,最大的頭痛就是這群人,熟悉山林地形,總是突襲與出草.於是除了開採,如何”理蕃”成了一項重點.想像當時的山林裡,因為經濟活動有成群的工人,到了日本時代為了加強控管原住民,沿用已有的隘勇制度,開闢了北坑溪古道,由觀霧(當時稱茂義利)到二本松全長32公里,沿途設置了十個駐在所,編制警力,興辦交易所,教育所,療養所,以懷柔教化的方式,集中管理原住民.改變了原住民的生活形態與空間,也改變了傳統世居地與狩獵模式,並扶植稻耕,植桑養蠶.等產業.

*北坑山步道*北坑山標高2163公尺,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9.9公里處,上山步道單程長1.4公里,約70分鐘抵達山頂.回程可沿原路折返或沿著平緩的昔日伐木留下之木馬道,約需40分鐘可回到登山口.此步道起伏不大,適合一般遊客前往.
*東洗水山步道*東洗水山標高2248公尺,為雪見地區之最高山.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7.5公里處,附近為柳杉造林地及部份混植香杉造林.步道全長700公尺,距離不算遠但幾近垂直陡升,很具挑戰,約需1.5小時可來回登山口.山頂視線佳,適合體力佳者前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