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在台灣,賞雪,其實並不難(只不過......我的賞雪次數也夠少的啦)。

我的賞雪經驗是從78年開始,那一年元月與二專同學在合歡山,第一次踩在雪地上,具體感受也真的記不得了,確定的是一定非常冷…….(哈哈哈,多此一言啦)。民國81 /1/28結婚那一年,從北橫上大禹嶺再切到花蓮往台東走,第二次於合歡山賞雪,記憶是長長的車陣消磨大半的喜悅,那~~還能喜孜孜的拍照?當然是因為新婚嘛。

2013.12.28與職訓網頁班同學到太平山賞雪,時間晃眼已過21年勒(哇塞!),早上在楊梅搭首班區間車到台北,轉葛瑪蘭往羅東走,然後再坐國光客運上太平山,車在山路行進都沒見到任何雪景,心中不免喃喃嘮叨,好佳在,越往高處天越寒景越優,久違的皚皚雪景,讓我在2013年劃下完美的ending

2016.01.24霸王寒流,台灣都變成了凍番薯,海拔不高的山區也能欣賞雪景,就連楊梅附近的小山(乳姑山)都貼滿雪花,這樣奇特的氣候真是讓人喜讓人憂啊!


高空中的溫度低,經常在0℃以下。從地面蒸發的水蒸氣上升到高空,就變成小冰晶,小冰晶又結成大冰晶。慢慢地冰晶越來越大,越來越重。終於,空氣托不住它們了,它們就從天上落下來。當遇到地面附近的暖空氣時,冰晶會融化成雨水。在寒冷的冬天,地面附近的空氣很冷,所以冰晶不會融化,落到地上就是雪。◎雪花是在雲內由微小的冰晶互撞黏在一起後形成豐富多樣的形狀。沒有兩個雪花是完全相同的,但雪花仍然謹守著最初的冰晶基本的六角形對稱標準結構。
◎因為氣溫和濕度不同,形成的雪花有多種的形狀和大小。如果在降落過程中,雪融化後又重新凍結會形成球狀降雪,此類降雪有霙、霰、冰雹。
◎雪形成的條件是,大氣中需含有較冷的冰晶核,充分的水汽,以及氣溫在0℃(冰點)以下。如果氣溫低於 -5℃反而可能不會降雪。
◎雪在融化時會吸熱,所以融雪時地面氣溫會比下雪時低。
◎在冬末春初的降雪,由於氣溫較高,這種雪裡面含有水滴,會形成「雨夾雪」。
◎天氣非常寒冷時則會有乾雪「乾雪」,這類的雪呈細粉狀,非常散落,稍有風就會被吹走,落在衣服上也不留濕痕。這種雪沒有黏性,因為它們全是由冰晶構成的,裡面沒有水,所以是「乾」的。
◎世界最高的季節降雪量,是於19981999在美國華盛頓州貝靈厄姆附近的貝克山滑雪場處測得2,896 cm1,140寸)。
◎世界最高年平均降雪量,是於1981-2010年間在日本青森縣的酸湯溫泉處測得1,764 cm694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