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司馬庫斯~~上帝的部落(揪團一日遊)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雪山山脈主稜的山腰,這裡可能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在1979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1991發動居民尋找巨木,經過兩三個月發現了壯觀的紅檜巨木森林,對外道路則在1995年底開通,吸引無數民眾前來一睹巨木的丰采。
05:38 楊湖路上,一大早美麗的晨霞,給今天帶來好徵兆
05:46 上高速公路囉
05:50 東邊遠遠的群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
07:46 在內灣休息一會兒
07:53 往山裡去
08:35 宇老
08:53 田埔部落
09:34 路邊盡是栽種水蜜桃
09:39 兩車相會剛剛好
09:46 司馬庫斯大橋
10:17 道路維護




10:18 終於來到了上帝的部落(曾經的暗黑部落)
10:30 整裝前往登山口
 10:37 可愛的路燈
10:41 瞭望台
 10:43 架高的屋舍
10:45 來到了登山口
10:54 木頭搭的便橋
10:56 竹林海
11:25 2K,邊解放邊賞景的廁所
11:09 休息的竹椅


11:31 碎石坡
11:36 翠綠的山景,美麗的一幅畫
11:39 開始看到大樹了
11:42 種香菇的樹
12:03 午餐時間

12:30 遠遠的是大霸尖山嗎


12:37 高聳的樹
12:46 進入神木區,繞行一週

13:14 全台灣排名第二名;Yaya,周長 20.5 公尺,巨木群裡最巨大年齡最久遠的大樹
13:17 有溪流
13:22 編號9的巨木
13:24 回程
13:35 樹幹是扁的
13:47 匆匆的腳步
14:02 拍個照,藉機休息一會兒
14:04 來到午休的地方,人去樓空
14:08 有秩序排排站的小樹
14:15 賞景
14:20 又來到碎石坡
14:51 小瀑布,解熱
14:53 還有1公里

15:13 來到了登山口,完成今日的行程
15:17 15:30集合,後面還很多夥伴哩,咱們先鋒?人多拍些照吧

 15:25 好多好美的花朵,目不暇給

15:36
16:17 下山囉~~司馬庫斯sayonala
18:16 睡了2個小時,剛好也到了山下(尖石)
18:25 內灣休息
中壢新陶芳晚餐後~~~回到溫暖的家20:30。
後記:
「司馬庫斯」在泰雅語中指的就是銳葉高山櫟(塔塔加櫟)。馬里闊丸群部分的先祖到此定居,第一眼所見盡是 Smangus 樹,便以此命名。「司馬庫斯」地名,延伸意即「櫟(橡)樹茂密,獵物豐厚、土壤肥沃之地!」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雪山山脈主稜的山腰,面朝塔克金溪溪谷,海拔約1500公尺,這裡可能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在一九七九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對外道路更在一九九五年底才開通。巨木的發現也促使司馬庫斯道路的開闢得以展開。在道路開通之前,居民必須下山至塔克金溪溪谷,然後再爬上新光部落來對外聯繫,費時三至四個小時。民生物資也必須由人背著徒步上下山運抵部落。巨木發現後,新竹縣長范振宗前來視察,並指示儘快開闢通往司馬庫斯的道路。這條產業道路在 1995 年底開抵部落,將司馬庫斯的發展帶向了不同的階段。2013年7月為止居民共28戶,175.5人,全為泰雅族人,部落採以色列集體農場的共同經營模式,將符合傳統價值的經營方法成立九部三會(農業、工程、文化教育、經濟、研發、人事、環境資源、餐廳民宿部,三會是長老教會、社區發展協會和共同經營大會)進行組織化運作。至於司馬庫斯地名的由來,據部落耆老口述,是為了紀念一位名為 Mangus(馬庫斯)的祖先,Smangus(司馬庫斯)則是對於這位祖先的尊稱。居民早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有小米、水蜜桃、蔬菜等。近年來觀光業開始發展,居民轉向以觀光業為主,並且有民宿、餐廳等。Ps:鎮西堡 (Cinsbu) 的意思就是「清晨,太陽第一個照到,終年日照充足,土壤肥美的地方」、「馬里闊丸」 (馬里光,Malikoan) 意思就是水源之地,「哈盆」 (Habun) 的意思就是「河谷平坦地」。
司馬庫斯位在新竹尖石鄉,不過離尖石鄉邊界還有60公里的路程,一般開車則需要2小時的路程;從橫山鄉續接內灣來到尖石,一路開著竹60線道,在秀巒檢查哨辦理入山證,經過田埔部落,續往前行會經過司馬庫斯大橋,一路彎彎曲曲的山路顛頗著旅人,終於來到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這邊的路燈用木頭去包覆,讓路燈看起來不會很突兀,其實遠遠看還以為是大蜂窩,經過旅遊服務中心旁邊的咖啡屋往山裡走去,路旁美麗的花,讓我忘記天氣的炎熱和坐車的疲勞,這邊有個瞭望台,旅人遐想著以前司馬庫斯族人,與山谷對面的另一泰雅支族Knazi之間的戰爭;走在幽靜的司馬庫斯,感覺遠離人世的部落,看起來更像桃花源。終於來到巨木登山口了,趕緊拍一張,從入口到神木區還有4公里的路程,這邊有很多用木頭搭的便橋,走起來還蠻平穩的,一旁的樹幹是當地人用來種香菇的器具,接著看到的是每根竹子都長得很高,很茂盛的竹林,感覺好像來到了竹林海~~~族人很感恩祖先們早期栽種規律有序的竹子,竹子在生活裡非常重要,竹子一年生可以做編織,二年生可以做成水管,三年生可以築成房子牆面,四年生很堅固,可以做成屋頂避風雨,除此之外,竹子也可以當作趕鳥器,對於小米田的耕種有很大的幫助,是泰雅人最重要的民族植物。由此處望遠看去,可以看到塔克金溪,溪底一直延伸到大霸尖山,早期司馬庫斯祖先是從大霸尖山搬移至此地,因此這裡的意義深遠。碎石坡由大大小小的硬質岩石組成,必須心神專注小心通過。我們來到了司馬庫斯神木群(Yaya Qparung):據林務局資料,台灣第二名第三名的神木都位於司馬庫斯神木區,這兩棵司馬庫斯的神木都屬於紅檜。司馬庫斯巨木的發現並不是偶然,而是族人借由「spi(夢)的啟示」而尋找許久的結果。 1991 年司馬庫斯部落的mrhuw Icyeh等人到巴陵地區時,發現當地因巨木帶來的觀光業以及水蜜桃的種植而使生活大有改善。當天Icyeh睡夢之際隱約聽到聲音說者:「未來的Smangus(司馬庫斯)也會像Balung(巴陵)一樣熱鬧,人會多到土地都會震動。」連想到在部落也有「紅水與巨木」的事實,於是在回到部落後發動本地居民前往尋找巨木,經過兩三個月的尋找才發現了壯觀的紅檜巨木森林。部落透過各種管道對外宣傳,使巨木的存在為外界所知,吸引無數外地朋友前來一睹巨木的丰采,並改善部落生計。大老爺巨木擁有2500年歷史,也是巨木群裡最巨大年齡最久遠的大樹,巨木周長 20.5 公尺,排名全台灣第二名;Yaya在泰雅族群裡有媽媽的意思,樹的形體彷彿雙手張開擁抱大地,歡迎大家來看Yaya Qparung(註:泰雅族的宇宙觀裡,不認為有日、月、石、樹之神,稱大樹為巨木而非神木)。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大尾山步道」健行+深坑老街漫遊~~2016.04.07

鬼子瀨尖,是坪林三尖之一,乍聽到這樣的山名,就可猜想這座山令人生畏,否則當地人不會用「鬼子」來命名了。鬼子瀨尖步道又名「大尾山步道」全長3.2公里,海拔636公尺,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山頂僅一隅有展望,遙見北宜高速公路穿出彭山隧道,蛇向坪林而來。如果只登鬼子瀨尖,則應以原路折返為佳。今天A咖的朋友要走完大尾山步道,於是仍向前行走經過一小段稜線起伏路,接著轉為下坡路,通過茶園,進入柳杉區,不久便出林道,接水泥產業道路,從此地還要走三公里的產業道路,才能返抵坪林茶業博物館。
沿著迂迴盤繞的柏油馬路下行,遠方山谷的水聳淒坑溪,地名頗奇特,是指坑谷水流急湍的意思。淒聳,閩南語音為「ㄑㄧ  ㄑㄧㄤ ˇ」,形容瀑布或急湍水由高處往下沖的衝擊聲。在日治時期是當地庄名,冷聳淒坑庄範圍頗廣,從山腳下臨近坪林茶業博物館的大湖尾產業道路延伸至尾端的這處聚落, 整個山區都屬於水聳淒坑庄喔;經過水聳淒坑橋就回到了健行起點,耗費四個小時完成「O」形的行程,太久沒有參加週四健行的我,今天竟然成為健腳豪傑之士,呵呵…. 今天晚上應該會很好睡覺。

吃完午餐休息到14:00,車往深坑老街前進,老街街口的百年茄苳和樟樹,是這裡著名的地標!經整建後的建築洋溢古風,兩旁還有各式小吃、藝品的店面及攤位。深坑以豆腐知名,來到深坑老街,當然不能錯過這兒林林總總的豆腐料理;
另外,深坑老街內的美食小吃草仔粿,其內餡包有菜脯米、鹹綠豆及芋粿巧等多種口味,深受遊客們喜愛。再來就是「顏藝德興」,吃起來非常綿密的豆腐冰淇淋,有原香、深坑豆腐、焦糖跟黑芝麻四種口味,是個值得一逛的店家喔。

 謝謝班長Davie哥請同行夥伴品嚐了好吃的豆花,讓大夥補充了許多能量,繼續在老街拍照留念囉。

竹子的開花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也是表示竹子生命快結束的一種徵兆。中國過往經常說「竹樹開花,必有大災」,而印度亦有「竹樹開花,饑荒發生」的傳說。而一些老人家常說的「竹樹開花,必有大災」並不只是迷信或謠傳,科學家發現每逢一些災難性旱災前夕,竹樹便會大規模開花並枯萎,據說是因為竹能夠感應到土壤的一些變異,所以經散播種子遷移到適合的新土地,或在原來的地方等待適當的時候(如旱災過後)。


一般的情形下竹子是用無性生殖來繁殖,我們一般所見到的竹筍就是竹子的側芽,竹筍如果不採收,就會慢慢的長成竹子。竹子開花的週期頗長,通常為數十年到上百年不等,大部分竹類開的花皆為枯草般的色澤,形如稻穗狀。一般竹子在要開花的前一年,即不長筍,開花後喪失營養,導致生長停止,常見的情況是整叢枯死。竹稈在一、二年內乾枯死亡,但竹林仍會繁殖下去,因為竹子的地下莖沒有枯死,落地的種子也會生根,經過五至十年後再重新長出幼苗。
一個竹園年代久了,竹子成密生森林狀,原來肥沃、濕潤、疏鬆的土壤全變得貧瘠起來,如果經常鬆土並及時疏去一些老年竹子,做好維護竹林的工作,竹子是不會輕易開花的。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雙鐵樂活初體驗~~YouBike半日遊(鶯歌+三峽)

YouBike鶯歌+三峽 半日遊(雙鐵探路)

06:47 楊梅火車站
06:53 
07:23 鶯歌火車站
07:27 微笑單車
07:37 過平交道往後站
07:39 三鶯陶花源
三鶯陶花源面積達32公頃,除了景觀綠地外,並規劃《自行車道》、《大型陶瓷公共藝術作品》及《三鶯藝術村》與《水上舞臺》,創造徒步遊逛鶯歌的旅遊方式,享受自然天光、人工流水與藝術展演結合而成悠閒自在的生活。「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中最醒目的就是高15公尺的橘紅色立坏,以及散落四處比人還高大的陶瓷藝術品,包括盤子、杯子、水瓶、陶甕,小朋友開心地坐在杯子上面,或是躲進大碗中玩捉迷藏。周邊的鶯歌溪左岸設有自行車道,可以一路騎到大漢溪左岸,沿途還可以遙望臺灣小百岳之一的「鳶山」美景。連結
07:49 龍窯橋
三鶯龍窯橋全長85公尺,橋寬與高度皆是3.5公尺;橋的設計概念為「風乘雲,龍吐珠,光成影,陸相連」,橋體為祥龍獻瑞的龍身,隧道內有木雕文字記錄鶯歌二百年以來的歷史。
07:56 
08:04新鶯橋

陶博館前的造型陸橋「新鶯橋」,採清水模和南方松的木棧地坪,和陶博館的建築相互呼應。新鶯橋設計入口緩坡給單車族和行人專用,方便車友牽車上橋,避開十字路口;到了晚上還有光雕照明,別有浪漫風情。
08:15還車
08:26 waiting
08:33 三鶯大橋橋中央
08:36 吉拉箇賽部落
南靖部落(吉拉箇賽部落)連結與三鶯部落等,都是位於三鶯大橋下的阿美族部落,卻因位於行水區被新北市水利局認定「違建部落」,水利局表示2009年後新增的違建都必須拆除,2011年時更發生過肉身擋怪手的抗爭事件。
08:48 文化路
08:55 三峽區公所(有迷路喔……)
08:57還車
09:02 迷路ing…..
09:09 三峽老街連結
09:40 清水祖師廟影片
三峽清水祖師廟原名長福巖,有「東方藝術殿堂」的美稱,由已故藝術家李梅樹親自監修,主奉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高僧清水祖師;其建築雕刻歷時40多年耗時的工程,一樑一柱,都展現了中國傳統寺廟藝術的極限。
09:55 回鶯歌囉~~~
10:01
10:07  高速公路交流道
10:11三鶯部落連結
三鶯部落是臺北都會區都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之一,原址曾有平房為漢人所居,1984年海山煤礦災變,許多族人輾轉遷徙至大漢溪河灘高地,自力造屋維生,成年人口多以打零工、種菜維生,居民的成長過程中被學校、工作乃至於社會,所受到各式各樣種族歧視及差別待遇,但三鶯部落的小屋,總能給予族人最有力的支持。
10:14 大漢溪
大漢溪,舊名大嵙崁溪,是淡水河主流上游,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涵蓋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以及宜蘭縣的一小部分。其源流名為新竹縣尖石鄉境內塔克金溪(泰崗溪),至桃園市復興區下巴陵與另一大支流三光溪會合後,始稱為大漢溪。此後主流流經桃園市大溪區、新竹縣關西鎮、桃園市龍潭區,及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板橋區、新莊區、三重區,最後於板橋江子翠與新店溪匯流合稱淡水河。大漢溪上游為石門水庫集水區,供應桃園市及新北市板橋、土城、新莊、三峽、鶯歌、樹林、林口、泰山、蘆洲、五股、八里等地區用水。
10:17 還車~~~點心時間(7-11)
10:38 陶瓷老街Go! Go! Go!
 「鶯歌陶瓷老街」泛指文化路、尖山埔路與重慶街一帶,為鶯歌鎮陶業最早的聚集地,陶瓷工藝歷史至今已超過200年,早期窯廠林立的時代,鶯歌地區成為舉國聞名的陶瓷重鎮,更有「台灣景德鎮」的美名。重慶街與尖山埔路的老街入口,有一座仿文化路百年古厝~~成發居的閩南式紅磚建築,與鐵製鶯歌鳥裝置藝術所營造的入口意象;擁有近200家陶瓷商店的「鶯歌陶瓷老街」,要說它是一條生活陶瓷展售藝覽,一點也不為過! 
10:50 比較多的現代元素


10:53 問路ing….
10:55還車
11:02 老街陶館

11:05位於鶯歌老街內的富貴陶園人文藝術餐廳,室外亭台水榭寬闊大方、室內裝潢優雅細緻,燈光極用心,裡面所有的餐具都是陶藝作品,連食物本身也是一種藝術,雖然價格不算便宜,但也算物有所值囉,是一家兼具陶藝與美食的別館。
11:10
11:17 回到了老街入口
11:24 還是租一台YouBike飆回鶯歌火車站吧
11:31 
12:18 楊梅火車站